数字化的CD取代了模拟的黑胶唱片,成为广泛流通的音乐传播途径,而以MP3、AAC为代表的有损数字音乐,却又杀死了这个无损数字音乐先驱,世人美其名曰“数字音乐革命”。不知当年,那些在实验室里为音质高低争论不停的CD开发者们,看到如今这幅现状会作何感想。所幸,一群有良知的厂商正呼唤高分辨率数字音乐的回归,如果说千禧年后人们碍于闪存介质的容量与网络带宽,因此才用体积较小的MP3、AAC格式做权宜之计的话,如今你还有什么理由听着那些低质量的有损音乐呢?
这个星球的随身音乐史,其实是个音质越做越烂的过程。数字化的CD取代了模拟的黑胶唱片,成为广泛流通的音乐传播途径,而以MP3、AAC为代表的有损数字音乐,却又杀死了这个无损数字音乐先驱,世人美其名曰“数字音乐革命”。不知当年,那些在实验室里为音质高低争论不停的CD开发者们,看到如今这幅现状会作何感想。所幸,一群有良知的厂商正呼唤高分辨率数字音乐的回归,如果说千禧年后人们碍于闪存介质的容量与网络带宽,因此才用体积较小的MP3、AAC格式做权宜之计的话,如今你还有什么理由听着那些低质量的有损音乐呢?
但就是有些不吐槽会死星人的朋友出来唱反调:“我就听不出MP3与CD的音质差别,你咬我啊。”这不禁给高分辨率音乐的崛起泼了一拨冷水,那么高分辨率音乐究竟是啥?它真的会比CD、MP3更好听吗?这还得从音乐的位数与采样率开始说起。
音乐的“分辨率”:采样率与位数
iTunes默认不显示16 bit位数
试着在你的iTunes或其他音乐软件中打开一份音乐的属性,除了文件大小、时间长度、歌手、作曲家等常用信息外,你一般还会看到16bit、44.1kHz、256kbps等参数也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些数字的意义在于,它告诉了你这份音乐文件所包含的音频信息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所有音乐都会带有这三个指标并一生陪伴无法消除,你会发现你曲库内几乎所有的歌都是16bit、44.1kHz,因为这是CD所采用的规格标准,它们决定了音乐的“分辨率”。正如照片的分辨率由长宽得到,音乐文件也有自己的“长”与“宽”,分别就是采样率(单位Hz)与位数(单位bit)。
了解采样率与位数的概念前,你还必须知道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区别。这很简单,胶片相机所拍出的照片就是种“模拟信号”,图像本身是连续的。而数码相机的照片就是“数字信号”,图像是离散的,它们就是一个个点(即像素),数字音乐其实也是由无数的“点”组成。采样率反映的是每秒所能记录的样本数,44.1kHz即是将1秒分隔成了44100个区间,然后在每个区间内填入被量化的音乐信号。而位数则决定了所填入信号的精准度,16bit意味着有2^16个(即65536个)能量级可选。那么24bit、96kHz就是将1秒分隔成了96000个区间,每个区间又有2^24个(即16777216个)可以取值的数字信号,可见对于数字音乐而言,当然是采样率越高,位数越高,所记载的音乐信息也就越多。
上为16bit 44.1kHz的WAV频谱图,下为320kbps MP3的频谱图,显然前者在高频信息上更为丰富
像MP3、AAC这类有损音乐还会牵扯到码率问题,也就是256kbps、320kbps这些参数。一份16bit、44.1kHz的无损WAV音乐文件,它的码率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且固定不变:16×44100×2=1411.2kbps。但MP3、AAC由于对音频信号进行了有损压缩,所以码率急剧下降,AAC编码最高可以达到512kbps,而MP3编码最高只有320kbps,无损与有损高下立判吧。当然也存在着FLAC、APE编码那样不破坏原始信息,也能够缩减文件大小的无损压缩技术。说到这,相信聪明人已经知道高分辨率音乐是怎么一回事了,高分辨率音乐:音频界的4K
我们平日所听的数字音乐大多来自CD或CD转换而来,因此采样率与位数都是16bit 44.1kHz。而16bit 48kHz、24bit 96kHz甚至24bit 192kHz等规格比之CD更高,所记载的信息量已经超越了CD这个广泛采用的标准,我们将这些“分辨率”更高的音乐就称之为高分辨率音乐。他们就像音频界的4K,提供给用户更丰富的听觉感受,只是高分辨率音乐的概念与技术早已存在,并不是近两年才有的。
DSD的信号更为密集
简而言之,如果你看到比16bit 44.1kHz更高的位数与采样率,那么它一定是高分辨率音乐。但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的位数不及16bit那么高,但采样率却远超44.1kHz,其同样为高分辨率音乐的一员,它的名字是DSD。DSD没有PCM那种多位数的概念,位数永远是1bit,而采样率可以高达2822400Hz,是CD采样率的64倍。1bit 2822400Hz意味着DSD以每秒280万次的速度直接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期间没有量化的过程,因此DSD录制出来的采样波形极其接近模拟波形,精准度自然更高。
理性看待高分辨率音乐
既然高分辨率音乐如此牛逼,能够在信息量上超越CD,那么它们的音质真的会更好吗?有句古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要是视力正常的人,不可能看不出4K分辨率与1080p之间的差别,但大部分听众都辨别不出MP3与CD的音质区别,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人耳的收听极限也就20kHz,CD与高分辨率音乐所拥有的高频信息优势并不会实际在听感中表现出来。
因此客观地说,高分辨率音乐确实有着CD、MP3所无法媲美的高信息量,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但主观上,你能否听出其中的差别,决定了用户是否需要如此高质量的音乐,这并不是一个能够量化的过程。许多音乐播放器的评测文章都会拿出一大堆的图表说事,如频响曲线、频谱图等等看似铁证如山,但消费者真的能感受到那几个dB的变化吗?显然不会,这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敏锐度问题,而且还取决于你是否拥有相匹配的高质量器材。
一些主流的无损音频格式
由于CD标准仍然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音频规格,因此大部分音乐播放器或软件并不具备高分辨率音乐的解码能力,尤其是DSD解码更为稀缺。同时播放器本身的素质也是个瓶颈,就如同你拿1080p电视看4K视频,当然不会感受到4K所带来的信息优势。如果你打算成为高分辨率音乐的消费者,首先你要有一台能够解码高分辨率音乐的设备,其次这台设备的自身素质必须过硬,能够很好地还原音频本身的信息,否则听高分辨率音乐只会是种自high行为。
在厂商们大肆宣传高分辨率音乐的必要性之时,我们也应该理性地看待个人音频的发展。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音乐播放器支持高分辨率音乐的解码,本质上这也是厂商们对自身高音质的一种迂回推广方式——我不跟你说它的音质有多好,反正我能够解码高分辨率音乐,所带来的信息量更多,你自己看着办。至于消费者是否真的能听出其中的差别,厂商们才不管这些。还是那句话,高分辨率音乐的音质肯定会比CD、MP3之流更好,而你是否需要高分辨率音乐来充实自己的音乐库,只需亲身试听下便会有答案。
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来源和作者,本站转载内容均标明作者和出处,如有遗漏请联系本站及时处理!
为承办好相关论坛重点相关工作,原定云展会顺延!
创新云展会,2023年BAE北京国际音乐音响展相约2024年,在线恭候!
点击进入报名领取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