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音乐节给你不一样的古典乐

京华时报 | 2017-6-8

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临近收官,但精彩不断:莫扎特、马勒、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一位位音乐巨匠缓步走来

  10月15日、16日,本杰明·布里顿歌剧《仲夏夜之梦》实现中国首演。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

  香港管弦乐团音乐总监梵志登。

  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临近收官,但精彩不断:莫扎特、马勒、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一位位音乐巨匠缓步走来;《唐·璜》以浸没的方式贴近观众、手机微信成为传递鸟叫和完成现场演奏的利器……经典与创新相融相合,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听觉震撼与精神享受。

  歌剧可以这么听这么看

  歌剧依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音乐节除了为观众带来像本杰明·布里顿《仲夏夜之梦》这样全新的剧目外,浸没式环境歌剧《唐·璜》、3D情境歌剧《湮灭》的出现则令人大开眼界,锐意创新,不断探索,北京国际音乐节多年来的艺术理念又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以瓦格纳、施特劳斯为代表的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一直是北京国际音乐节歌剧舞台上的主轴,但近年来音乐节把焦点更多地对准了20世纪现代主义歌剧,并推出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的作品,在《诺亚的洪水》《彼得·格赖姆斯》之后,完整舞台版的《仲夏夜之梦》也进入了观众的视野。

  不仅如此,除了一如既往推介新剧目外,凝聚了最前沿舞台视觉技术的新锐歌剧,也首次出现在了今年音乐节的舞台上。浸没式环境歌剧《唐·璜》、3D迷你歌剧《湮灭》的上演,中国观众的歌剧欣赏体验悄然间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突破。

  在演出开始前,谁都不知道“浸没式”、“3D歌剧”到底是什么?这种颠覆了传统歌剧演出形态的新形式究竟会产生怎样的欣赏体验,远离传统的剧院舞台,歌剧是否还是歌剧?带着这样的疑问,观众走进了三里屯这个北京最时尚的商业中心,而当演出结束后,人们忽然意识到,原来歌剧可以这样听。

  就像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所说的:“古典音乐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艺术与思想的进步不断演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遭遇到新技术、新媒体、新审美趣味的冲击,所以用全新的姿态赋予传统艺术鲜活的生命力,是我们每一个音乐艺术家的使命。”可以说,正是在历史上最前卫,最包容,最具当代气息的一届音乐节期间,北京观众领略到了歌剧艺术在21世纪舞台的无限可能性。

  19年45部歌剧、62场演出、26次中国首演、2次亚洲首演、1次世界首演,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至今所交出的歌剧成绩单,如果说客观的数据还不足以描述音乐节歌剧成就的话,观众的切身感受或许更能折射出这份成绩。当布里顿的歌剧《仲夏夜之梦》又一次填补了国内歌剧舞台的剧目空白时,音乐节的忠实观众们对于“中国首演”已经不再感到新奇,因为每年“一剧一首演”早就成为了北京国际音乐节歌剧舞台的惯例和常态。

  而正是这种不断求新、求精的思路,大大提升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歌剧艺术品牌价值,并在国际上开始备受认可。2013年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次与久负盛名的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实现合作,将其当年最新制作的歌剧《帕西法尔》以最快时间带到中国,2014年奥地利蒂罗尔歌剧节也将其亚洲首秀的第一站选在音乐节的舞台,今年又与法国著名的普罗旺斯-埃克斯国际艺术节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些都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国际影响力。在这条通过国际合作的道路上,拿督黄纪达基金会创始人黄铃玳爵士夫人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给予了相当的支持。

  交响饕餮名家荟萃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歌剧板块之外,今年音乐节在交响乐方面也是精彩迭出:10月9日,著名指挥家吕嘉率首次登上音乐节舞台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携手男高音歌唱家奥古斯特·阿莫诺夫、男低音谢尔盖·莱弗库斯、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在中山音乐堂献上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的管弦乐与合唱作品,为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奏响开幕序曲。这也是两大机构首次合作。

  音乐节的老朋友让-伊夫·蒂博戴与首次造访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西澳大利亚交响乐团在指挥大师阿什·费舍的执棒下,为京城观众带来了一场意外惊喜。10月17日,曾多次担纲音乐节重要演出的青年指挥家林大叶以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身份再次登上这个熟悉的舞台,殷承宗、刘孟捷、宋思衡与王雅伦四代钢琴家联手奉献了一场记忆精湛、配合默契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10月22日的三里屯橙色大厅无疑是令人惊喜和感动的。谭盾大师以《霸王别姬》与《风与鸟的密语》两部新作让观众领略了青衣虞姬与钢琴霸王的深情悲歌以及手机与乐队之间的和谐共鸣;而晚上由首次亮相音乐节舞台的青年指挥景焕呈现了一幅美妙绝伦的莎翁音乐画卷,话剧大腕冯宪珍以读书人身份跨界助阵,而最令人意外的是广州青年交响乐团的表现,这是中国首支由职业乐团建立和管理的青少年交响乐团,也是音乐节历史上第一支非职业交响乐团,虽然青涩但充满活力,值得期待。

  时隔15年再度造访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捷克爱乐乐团,在指挥大师基里·贝洛拉维克的带领下,连续两晚为观众带来了纯正温暖的德沃夏克之夜。而从昨晚开始的柴可夫斯基系列音乐会更是本届音乐节的交响重磅之作——莫斯科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在84岁高龄的老牌指挥大师弗拉基米尔·费多谢耶夫的率领下,在保利剧院连续三晚献上柴可夫斯基的全部6首交响曲,为观众献上最具俄罗斯音乐精髓的权威演绎。而北京观众无比幸运的是,由于大师年事已高,无法随团完成此次访华巡演的全部演出,他将缺席乐团在上海、武汉等城市的音乐会,但大师唯独将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带领乐团完成全部三天的音乐会。

  作为本届音乐节的收官之作,纽约爱乐乐团下任音乐总监、香港管弦乐团现任音乐总监梵志登大师将亲率香港管弦乐团、携手青年小提琴家杨天娲共同为观众讲述一个从小提琴天才跻身于世界级指挥家巨人的传奇故事。

  古典乐的另一副面孔

  当保利剧院奏响柴可夫斯基悠长唯美的旋律同时,三里屯太古里北区红馆同时进行着一场全新的探索——追逐、旅行、不肯停步的执着、难以言表的落寞,这是一份来自舒伯特时代的忧伤与孤寂,将在声乐剧场的演绎下,找到忙碌都市的共鸣,将音乐、舞台与蒙太奇影像结合,呈现在素以时尚、新潮为标签的三里屯。这是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全新委约、根据舒伯特著名声乐套曲《冬之旅》创作的多媒体视觉剧场作品《逐》。

  它不是声乐套曲,也非话剧歌剧音乐剧。它是北京国际音乐节所做的一种全新尝试与探索——把《冬之旅》的意境带到21世纪的当下,带到三里屯。希望对艺术歌曲并不熟悉的观众,或者从别的地方跨界来的观众,能以这样一种方式亲近一回古典乐。

  古典音乐有另一种呈现,可以说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一直以来努力尝试的。而今年超半数的演出安排在三里屯橙色大厅与红馆,从单簧管到爵士长号,从琵琶行到霸王别姬,从浸没式环境歌剧《唐·璜》到3D迷你歌剧《湮灭》,古典的、流行的、传统的、民族的、循规蹈矩的、颠覆常规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不停实验时尚地标和音乐的融合,“其实也是在尝试古典音乐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而这些实验都证明二者并不遥远。这也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之所以能成为‘节’的意义所在,在中山音乐堂、保利剧院、北京音乐厅之外,音乐可以有更多想象空间,可以包围、融入、渗透进现代人的生活。”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说。“今年是第十九届,‘1’时代马上就结束了,明年的音乐节将进入‘2’时代,需要很多新人,新创意,新想法。”


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来源和作者,本站转载内容均标明作者和出处,如有遗漏请联系本站及时处理!


为承办好相关论坛重点相关工作,原定云展会顺延!
创新云展会,2023年BAE北京国际音乐音响展相约2024年,在线恭候!
点击进入报名领取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