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组曲《红色娘子军》的曲折故事

overture | 2017-6-8

中央芭蕾舞团原创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堪称我国第一部革命舞剧,其剧中音乐是中国管弦史上最辉煌、最精湛的套曲,其声势的壮大和富于动态的韵律可与世上任何一支管弦乐相媲美。

超越时代的经典—交响组曲《红色娘子军》

中央芭蕾舞团原创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堪称我国第一部革命舞剧,其剧中音乐是中国管弦史上最辉煌、最精湛的套曲,其声势的壮大和富于动态的韵律可与世 上任何一支管弦乐相媲美。诞生至今已经50多年了,50多年来“她”久演不衰一次又一次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让人们在品味足尖艺术的同时穿越时光隧 道,沉浸在对往昔的回忆之中。

里程碑意义的巅峰之作

诞 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国音乐舞蹈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巅峰之作,该剧自1964年首演至今国内外公演已超过3000 场。国际主流艺术学界评价说:中国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已经超越了时代地域和意识形态局限,成为全人类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出色的音乐尤 为该剧一大亮点,全剧五十余段舞蹈,135分钟音乐,乐队总谱厚达五百多页,音乐创作工作量庞大浩繁。创作中既坚持了中国民族风格又继承借鉴了西洋音乐理 论技法,成为中西经典文化结合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成功范例之一。

1979 年以后舞剧《红色娘子军》名声渐出国门,历年来中芭先后多次应邀赴英国考文垂皇家花园大剧院、苏联莫斯科国立大剧院、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法国巴黎国家 大歌剧院等世界著名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德国瑞士奥地利丹麦意大利等地演出,所到之处一路轰动,反响之热烈出乎中方意料。《红色娘子军》已经在欧美三十多个国 家持续火了将近四十年,所以如此热度不断绝不可能仅仅出于西方观众的新鲜好奇心理,其中必有原因。在本文作者看来,俄罗斯古典芭蕾端庄典雅雍容华贵自有宫 廷气派,法兰西浪漫芭蕾轻柔飘逸优雅精湛更富沙龙气息,二者风格不尽相同,而中国红色芭蕾融汇各家之长,不落俗套另辟蹊径,独立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英姿飒爽 清新挺拔一派风范,彰显气度不凡。题材内容新颖风格与众不同却又严格符合国际古典芭蕾学术规范,对西方观众吸引力之大自不待言。从音乐角度来讲,虽有所谓 “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这种说法,但比如像一些中国日本印度阿拉伯或拉美的当地民族音乐,对于欧美主流文化圈来说毕竟陌生而不习惯,至多新鲜好奇一 阵,缺乏真正共鸣,而《红》剧音乐却是完全符合国际主流规范的,欧美观众所熟悉和乐于接受的正宗芭蕾音乐。众多欧美国家交响乐团之所以这么快就能轻松上手 流利地排练演奏《红色娘子军》音乐而不感到陌生别扭费劲,也正是由于它的管弦乐法的规范性、共同性和音乐语言的国际性提供了这种广泛交流的便利与可能。音 乐上的成功是该剧得以在西方广泛推开的一大原因。

72年版的《红色娘子军》黑胶唱片

72年版的《红色娘子军》黑胶唱片

维也纳乐团演奏不佳

奥 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奏《交响组曲红色娘子军》,乐队乐感极佳,演奏水平国际一流无可挑剔,只可惜速度节奏全然不对。问题显然是出在那位中国青 年指挥身上,以他的理解,大约是听说过国内有不少意见对文革时期音乐“高快硬响”颇多微词,于是便刻意放慢速度,却又拿捏不准分寸,以至过犹不及。欧洲老 外不明就里,懵懵懂懂跟着走,结果整场演奏粘粘糊糊感觉全无,远不如中芭交响乐团演奏得飒爽抖擞,风驰电掣,干脆利落,真可惜了维也纳乐团那么好的音乐素 养和演奏技术。

融入民族乐器 突出中国民族特色

《红》 剧乐队编制极富特色与众不同,总谱规定在标准交响乐队建制之上增加十多件中国民族乐器,均由管弦乐队演奏者兼项演奏,包括第二长笛兼奏竹笛,第二双簧管兼 奏唢呐,单簧管和大管演奏者兼奏笙和海笛(大唢呐),部分小提琴演奏员兼奏琵琶柳琴中阮三弦等弹拨乐器,另有板鼓堂鼓京锣武锣铙钹大镲等十多件中国民族打 击乐器分别由定音鼓小军鼓和竖琴演奏者及其他乐队队员兼奏,不另加人,当时就是这么干的。这种做法曾被称为“乌兰牧骑”文工团式的人人兼项一专多能,虽似 有点不太正统,但却的确是音乐内容表现的需要,这样基本不增加乐队编制,但音响色彩大大丰富,突出了中国民族特色。《红》剧第三幕中的南府音乐(施万春作 曲)和第五幕中的武打场面(戴宏威作曲)就大量使用民族弹拨乐和京剧打击乐而与其他各部分音乐风格有显著差异。这些特殊配器段落属于局部色彩性演奏,并不 影响全剧音乐整体上仍是规范的西式管弦乐。

中 国民族管弦乐最大特色在于弹拨乐器种类繁多技法丰富音色亮丽,西洋小提琴琴弦短张力大,拨奏发音局促干涩缺乏余音,表现力不能及。为强调表现中国首部自创 芭蕾舞剧的民族风格,配器上兼采众长中西合璧便成为《红》剧音乐一大突破性创举。此后像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一批中西合璧乐队和曲目在国内渐开 风气,六七十年代将交响乐队引入京剧成效斐然,一些民乐独奏专请作曲家另写管弦乐队协奏以求气势与时代感,这些变化大体上都是由1964年《红》剧乐队的 突破创新开始发端的。

71年版的《红色娘子军》黑胶唱片

71年版的《红色娘子军》黑胶唱片

在特殊年代曾多次删改

舞 剧《红色娘子军》音乐在那特殊年代中曾因众所周知原因被多处删改。如《红》剧序曲1964年原作带有合唱“海南人民盼解放……”,是深沉凝重带有历史沧桑 感的倾诉。创作者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在序曲里提纲挈领地预示全剧主题,思路并无不妥。但在1970年版(样板戏版)中序曲合唱被砍掉,改为现在如《卡门序 曲》般强劲激昂的管弦乐。

《红》 剧第四幕斗笠舞表现军民鱼水情,64版原作带有低回婉转的纯女声小合唱,后来的70版改为四声部混声大合唱“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杜鸣心作 曲),曲调大家都熟悉在此就不必打谱了。明亮的A大调,典型的五声音阶,完全的中国风味。音乐直白分明一览无余,十分开阔大气,与64版的婉约含蓄风格大 相径庭,春兰秋菊各领一时之秀,只是原作那段优雅而略带“洋味”的小合唱再也听不到了。

音 乐上影响最大的改动莫过于女主角琼花的主题音乐。《红》剧第二场女主角手捧红旗的独舞是主人公抒发强烈情感的内心独白咏叹调式的段落,64年原版是一段极 唯美的抒情旋律,在双簧管引子和低音提琴拨弦铺垫之后紧接出现的独奏小提琴主题凄婉动人,似诉尽无限心事。旋律印象深刻不会忘却。然后由双簧管和单簧管相 继奏出叙述性的过渡段落,似乎是让情绪稍稍平稳一下,进入反复后独奏大提琴深沉凝重,再次深深打动人心。最后音乐豁然开朗,升华为光辉的乐队全奏,形成波 澜壮阔的宏大叙事,直令听众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时至今日多少人提及这段音乐仍赞不绝口无法忘怀。美国著名音乐评论家塞缪尔·阿普尔鲍姆六十年代末曾在纽约 林肯艺术中心的一次音乐沙龙上听到过中国唱片总公司灌制发行的64版《红》剧录音密纹唱片,他感慨道:“这是一段西方音乐界从未听到过,对我们来说完全陌 生的,却是极柔和委婉的旋律,在场音乐家们全都听得入神,深受感染,以至于好久一阵没有人开口讲话。”([美] Samuel Applebaum:《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谈演奏》)

另外音乐还有几处删改,留下不少伤害和争议,兹不一一列举。好在这些改动尚未伤及音乐总体布局。《红》剧整体音乐形象还是保留了下来并且深深扎入了广大观众心中,几十年来受到了恒久热烈的欢迎,总算是万幸。

意 大利历史学家玛丽尼拉教授的看法在欧洲学术界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她认为“这部舞剧的价值和内涵超越了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红色娘子军》已经成为了人类 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红色娘子军》之受到欧美各国欢迎,正是因为对它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和创新意义的关注和肯定超越了彼此 意识形态价值观分野的不同诉求。可以说,芭蕾舞《红》剧音乐已成为我国音乐生活中具有旗帜性、标志性和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随着时间推移和音乐文化逐年普及 深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的成就和意义将会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与推崇。

交响组曲《红色娘子军》

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来源和作者,本站转载内容均标明作者和出处,如有遗漏请联系本站及时处理!


为承办好相关论坛重点相关工作,原定云展会顺延!
创新云展会,2023年BAE北京国际音乐音响展相约2024年,在线恭候!
点击进入报名领取礼物>>